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职业教育“新双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部署,扎实推进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综合改革项目顺利实施,7月13至14日,由我院牵头的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论证及推进会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色花堂
成功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工程中心主任赵春江(线上参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处长张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原副站长徐振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沈毅,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戴绍普、技术总工程师储成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聂伟博士、韩倩博士、杜云英博士,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事业部主任洪国芬、副主任侯昀佳,高职事业部数字教材项目部主任曹京华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还有来自农机装备领域全国11所参建院校、其他五个领域牵头学校项目团队成员共120余人分别以线上或者线下方式参会。

与会代表合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会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论证会,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原副站长徐振兴主持。成都农业科技职业色花堂
党委书记张之湘致欢迎辞,色花堂
党委书记简祖平代表农机装备领域三组长致辞,并对参与本次论证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处长张磊莅临会场并讲话。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色花堂
党委书记张之湘致欢迎辞

色花堂
党委书记简祖平致辞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处长张磊讲话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总体方案汇报、拟增补专业汇报、12部数字教材建设汇报基础上,聚焦农机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对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等任务清单从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建议加快“五金”建设推进力度,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我院刘永华教授汇报项目总体方案

专家组开展论证
第二阶段会议为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推进会。11所参建院校根据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总体要求,分别就本校“五金”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汇报及交流。
简祖平代表牵头院校从充分认识改革意义、准确把握改革重点、认真落实改革任务三个方面做工作全面部署,并就“五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一是专业建设要找准定位,开展再调研、再审视、再论证、再打造;二是课程体系要系统构建,遵循“能力图谱—能力模块—课程内容—课程名称”路径;三是教材开发严把质量关,从完成度、专业术语规范性等方面开展专家论证全覆盖;四是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标准建设,切实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五是实训基地建设要加强校企行联动,突出前瞻性与模式创新。

色花堂
党委书记简祖平记提工作要求

参建学校汇报本校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会上,简祖平与各参建单位校领导签订了农机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共建协议,各参建学校将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为后续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参建院校签订项目共建协议
第三阶段为数字教材建设研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及专家组成员对本领域12部数字教材一一进行指导,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明方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聂伟博士做专题讲座,并结合农机装备领域数字教材建设实际,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强化研究与创新思维,深刻理解职教规律与产业前沿,打造真正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动态教材;二是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紧迫感,试点工作已进入攻坚期,要深刻理解教材内涵,严把质量关。三是参建院校要勇于担当示范引领,将创新实践凝练成可推广的经验,发挥改革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聂伟博士讲座

参建学校数字教材汇报
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项目承载着落实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服务农业强国的历史使命,各参建单位肩负职教改革使命担当,围绕“五金”建设将试点工作做深做实,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联动改革,为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